CMF研讨会|王一鸣、李稻葵等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经验

来源 : 中国经济新闻网   |  2020-06-14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陈姝含)6月12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期)在线上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代表CMF发布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成果。报告指出,自2008年以来,我国已产生了一套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经验——即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软着陆”,稳增长重要性减弱,防风险紧迫上升。

  报告认为,疫情全球扩散,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加大。我国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保”,稳增长底线下调。疫情全球蔓延之下,全球经济面临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压力,而中国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或再度存在“错峰发展”、全球影响力“衰退式上升”的机遇。但是稳增长同时注重结构性的调整与优化,不能走“债务-投资”驱动老路。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疫情的不确定性带来全球经济衰退程度的不确定性。从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来看,大概率呈现W型的增长。同时,中美摩擦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坚持“六稳”和“六保”,“六稳”是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六保”的基础和条件。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由此导致两类风险:“传统的国际风险”和“非传统的国际风险”。传统的国际风险主要是指针对中国产品的加征关税和人民币贬值导致的资本外流;非传统的国际风险主要是指产品供应链受到阻断,原油的运输线中断。以及针对某些龙头企业的制裁。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完善我国的社会治理结构,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继续落实新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项目,但是政策要预留充足的余地,防止经济形势的恶化。长远来看,中国要启动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以及加快扩大中等收入人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指出,扩大内需是实现“六稳”“六保”的根本举措。按照中央部署,扩大内需要落实四件事:抓紧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把环保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从官方数据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进程顺利,但是从一些民间调研数据来看,经济形势仍然很艰难。他认为,需要高度警觉一些数据反弹所带来的短期幻觉,必须从中期的角度出发,为下一步政策定位作出更明确的规划,不能动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疫情过后,数字经济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无接触交易会大幅上升。他从政策角度建议,我国将工作重点应落实在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生活上;采取一些投资措施支撑经济增长;想办法开展国际合作,巩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陈姝含 

      编辑: 蒋帅

推荐阅读

热门课程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010-56037186

zy_thinktan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