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彦:一带一路战略破解新东北现象

来源 : 未知   |  2016-05-23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基于传统产业发展困境和老工业基地的深层次矛盾,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被舆论称为“新东北现象”。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公布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就“新东北现象”破解问题,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东北现象表现出多重问题的叠加

  今年一季度统计显示,东北地区整个经济的增速排名在全国垫底,经济的下滑,造成了所谓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的出现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背景。国际来看,在整个东北亚的局势包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日本这些年与我们的关系一直不好,很多日资企业撤离了,韩国的很多企业跟东北地区的经贸往来也在收缩,特别是东北亚紧张的局势,对东北的经济与开发都非常不利。从国内看,我国整个的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的时期,重工业产业正在去产能,东北地区又是重工业基地,结构的调整使得工业产业的发展势头逐渐下滑。我们的消费热点都在调整,由原来的衣食住行用向中高端的物质需求迈进,由物质需求为主向物质与精神需求并重的阶段。不像过去经济的发展由能源、重工业来拉动,现在的服务业,比如,医疗、健康、旅游、文化,还有高端制造业,成为发展比较快的产业,而东北地区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现在是船大不好掉头,整个国内的需求结构对东北来讲,也是很不利的。从整个市场的变化,加上东北的实际情况来看,面临的问题是叠加的。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的一些主要产业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原有的产业优势还逐渐的萎缩,创新能力不足等等,我想这些方面是形成新东北现象的若干原因。

  一带一路战略可考虑连接东北地区

  从下一步发展来考虑的话,应该将东北纳入国家大的发展战略中,现在实施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流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收益最大的是西北地区和南方沿海,不包括东北。一带一路应当往东北延伸,从哈尔滨到满洲里,再到莫斯科,这条线路需打通。一带,不能是一条线路,可以有几条线。

  再者,东北的开发应该像上世纪90年代初期,黑河、珲春等边境贸易口岸要恢复,进而打通日本海、黄海口岸,借港出海。另外,谋划国际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借助高科技,建设一些比较高端的产研一体化的经济开发区。中国与俄罗斯合作有很多优势,东北地区不缺人才,与俄罗斯还有传统的合作,俄罗斯的轻工业比较薄弱,但是军工产业非常先进,在航天领域还很不错的。通过合作,还是能够学到一些准产业化的技术,比如,沈阳机床与德国的合作,哈工大的机器人、智能工厂。现在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明显,可以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促进研发、产业化的发展。这样,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俄、中德之间的产学研建设,在东北地区找到连接点,将区域劣势变为区域优势。

  东北地区应该纳入环渤海经济圈

  可以考虑结合新区建设经验,打造一些城市群,设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辐射整个东北亚。东北经济的再振兴,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环渤海,加强与京津冀的联系,考虑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如何联通起来。建设跨海通道的讨论谈了很多年,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如果两个半岛能打通的话,整个环渤海就盘活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产品,就能通过跨海通道直接进入东北,再通过东北过境俄罗斯进入欧洲,没必要像现在绕道京津冀,进入东北,这也减轻了京津冀的交通压力。

  开发的格局形成后,东北就变成了前沿阵地。东北地区不是铁板一块,可分为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东北在文化上有统一性,在经济的发展上还是有一些划分的。东北地区也能分成两块,一块辽东半岛与京津冀、山东半岛一起形成环渤海发展圈,另一块包括哈尔滨、长春两大城市。未来我们构建环渤海经济开发区,将北京作为世界性的都市烘托出来,这样地区将有两亿人口规模,从而带动了东北地区的发展。

  从产业来看,还是要把东北的优势发挥出来,在东北地区,绿色的现代化农业是最有条件发展的,通过规模化经营,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使得东北成为我国的大粮仓,所以,我说东北兴则国家兴,东北危则国家危。

  最后,整体来看,东北还有不错的工业基础,这些产业应该列入国家的战略中,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特别是引入市场的机制,开发文化旅游,开放国际物流、国际金融。这样的话,一二三产业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重视人才、重视合作,东北地区就能够重新振兴起来。

推荐阅读

热门课程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010-56037186

zy_thinktan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