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金灿荣,男,1962年(壬寅年)12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是武汉市高考文科状元,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约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

  2015年4月,金灿荣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

  工作经历

  1、1987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具体包括如下阶段:

  (1)1987年7月-1992年6月,《美国研究》责任编辑;

  (2)1992年6月---1994年8月,美国政治室助理研究员

  (3)1994年8月---2000年8月,美国政治室副研究员;

  (4)2000年8月---2002年7月,美国政治研究室研究员;

  (5)1995年8月-2001年8月,美国政治室副主任(其中,1995年8月-1998年12月,同时兼任美国所办公室分管科研的副主任,对外称科研处长)。

  2、2002年8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之职。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与外事)、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

  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讲授课程:外交决策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著作:《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等;已发表论文和评论数百篇。

  论文

  1984年迄今,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发展"(2.3万字,《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一文,在1996年获中华美国历史学会论文奖;"政治--文化分裂与美国政局演变"(1.9万字,《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一文,在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唯一的一等奖;本人的博士论文获北京大学2001年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著作

  《国家公务员必读400题》,主编和两作者之一,北京现代出版社,1989年。

  《过去十年的中美关系》,责任编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20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责任编辑,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年。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执行主编之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主编之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2月。

  《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制度文库》,总主编之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5月。

  《冷战后的美国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专著(根据博士论文改写),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即出。

  《美国国会概论》,全国人大研究室"各国议会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华夏出版社即出。

  译作

  《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美国总统克林顿著,主译和审校),海南出版社,1997年。

  《大外交》(亨利·基辛格著,审校),海南出版社,1998年。

  《希特勒之死:来自俄罗斯秘密档案的定论》(彼特卢娃、彼得·沃森著,审校)),海南出版社即出。

  《新的拔河:国会、行政部门与国家安全》(杰若米·罗森纳著,主译和审校)),北京新华出版社即出。

  讲座

  《互利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的选择》(讲座,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3年4月13日,金灿荣登上今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首场讲座,纵论当前国际热点和中国外交。主要谈及周边形势、中美关系和朝核危机三方面问题。

上一篇:楚树龙
下一篇:何茂春
推荐阅读

热门课程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010-56037186

zy_thinktank@163.com